贡茶,古代朝廷的珍品,专供皇宫享用,其历史源远流长。在古代,宁波以慈溪县区域为主,盛产贡茶,其产量与品质在当时几乎无人能敌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宁波的茶文化发展并未延续古时的辉煌,贡茶的影子也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。宁波在这段历史中经历了怎样的巅峰与谷底?
范文虎与贡茶的兴起
贡茶的兴起,与范文虎有着密切的联系。范文虎,宋末元初人,深得元世祖忽必烈信任,曾任两浙大都督,官至中书右丞。元朝统治者来自蒙古游牧部落,多食牛羊肉,因此对有助消化油脂的茶叶十分看重。范文虎在任两浙大都督后,对宁波望族史氏敬重有加,并在史嵩之墓园访得佳茗产地。他在墓园旁修建开寿寺,并设立制茶局,监制贡茶。这些贡茶先在墓园祭祀史丞相,再解送到京城。
贡茶产地的记载
车厩岙,原属慈溪县管辖,是贡茶的主要产地。在明嘉靖四十年(1561)的《浙江通志》、明嘉靖三十九年(1560)的《宁波府志》、清光绪二十五年(1899)的《慈溪县志》中都有记载,以车厩岙南宋丞相史嵩之墓园为中心的开寿寺、三女山、冈山一带盛产贡茶,尤以“资国寺傍冈山所产称绝品”。
贡茶的历史与衰败
宁波贡茶从元(1271--1368)初开始,到明代万历二十三年(1595)为止,历时长达300余年。据清人《棘林杂俎》记载,出产名茶的江西九江府贡茶岁额也不过120斤,而宁波府的慈溪县竟超过九江一倍多;若以县论,浙江茶叶产地桐庐、建德,每县贡茶不过5斤,而分水县仅为1斤。由于朝廷对贡茶需求量太大,当地无力承担,导致“及茶将起解,潜往鄞、象、定各产茶地方轻价收买,复指烘焙之虚名,而骗领工食柴炭银两”,最终导致贡茶消失。
贡茶的碑记与茶文化的传承
贡茶发展的衰败,当时曾在县署仪门前立过一块明顾言的《贡茶碑记》,详细记述了宁波贡茶的盛衰始末。虽然石碑早已荡然无存,但碑记收录于清雍正八年(1730)的《慈溪县志·卷十四》,全文有两千字。纵然贡茶不再,但四明山北麓茶叶在历史上一直享有声誉。清代著名文学家、史学家全祖望在《十二雷茶灶赋序》中写道:“吾乡十二雷之茶,其名曰区茶,又曰白茶,又曰野山茶,园中所植,曰园茶,惟车厩、三女山所产者为最...元始入贡之。”宁波的茶也翻过了一个篇章,重新谱写茶文化的篇章。
郑重声明:
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,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者公益分享,非商业用途,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,客服QQ:841144146
相关阅读
太姥娘娘传奇:福鼎大白茶与中国茶文化的瑰宝
2025-07-05 00:05:42绿茶:中国国茶的历史脉络与文化传承
2025-06-25 08:14:37大益千山一叶1901探寻百年老厂的传承之路
2025-06-19 01:29:35揭秘名茶价格:产地、品质、历史与市场需求的多重影响
2025-07-05 04:08:51滇西离婚茶:独特的茶文化解构婚姻解体
2025-07-02 00:47: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