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茶常用语「茶区惯用语与茶理」

品茶常用语「茶区惯用语与茶理」

作者:岫青坊茶网 / 发布时间:2025-07-01 01:20:45 / 阅读数量:0

在茶区十几年了,与茶农沟通并不容易,但基本上茶农都愿意配合我的工艺与观念,用了十几年的时间,慢慢改变茶区茶农的制作工艺与采摘方式、管理方式,很欣慰努力有成果。

时常告知茶商与学生的观念,三本著作也不断希望普及,植物学界「种」是专有名词,属于「界、门、纲、目、科、属、种」的基础分类,植物学界严格说来并没有「云南大叶种」这品「种」,只能说是云南大叶茶「类」中有中小叶茶「类」,这观念已经宣导七八年了,还是有很多后进、初学者不懂。

品茶常用语「茶区惯用语与茶理」

在茶山定株采摘,与茶农沟通时,会告知他们我需要的嫩度。今年特别乾旱,芽叶之间不好介定,只沟通「梗」嫩度标准即可。正常情况下,我会说明采摘方式就是一心一叶、一心二叶,心与芽茶农是知道接近,好沟通。至于别人怎么与茶农沟通我不清楚,我是无碍。在普洱茶,粗老肯定不怎么好,太嫩的茶芽比例过高也不是好事,普洱茶有别于其他茶类就是新茶好喝、陈化过后更好,这「好」不是嫩而是内涵物质、浸出物更高,一心一叶、一心二叶最适合,不是嫩就好。但为避免过多标准混淆初学者概念,今年茶品说明不再说茶山寨而以大范围概论,因为茶山寨概念不一定正确,且取消一心一叶、一心二叶说明,因为嫩不是普洱好茶主要、唯一标准。

普洱茶分类2005年以前在我专文论述中只有野生茶、台地茶,野生茶又分野生型野生茶、栽培型野生茶,台地茶又分荒地茶(野放)、茶园茶(密植)。但于2003年之后栽培型野生茶逐渐受到茶农关注而精心管理,称野生已不合实际,所以在2005年我又着文专论改称栽培型野生茶为「古树茶」。而事过境迁,茶区又发生不少变化,荒地茶也受到关注而人工管理,已无放荒、野放,但仍无施肥打药,于去年开始改称「生态茶」。以致于现在茶树管理方式配合树龄,分为下列非类方式:

相关阅读